时间:2017-04-17 来源:云南省法学会 责任编辑:syx
? ? ? ? 近年来,面对城镇化无序发展建设,农村建筑急剧扩展乱建,随意切割着美丽富饶的“滇西粮仓”保山坝的现象,保山市委书记赵德光同志要求市法学会组织专家进行研究,对政府规划拆迁可能遇到的法律、政策问题预先作出分析,提出法律参考建议。市法学会发挥第三方中立、客观、人才荟萃的优势,组织专家深入调研,依据法理把脉,提出了针对性、实效性较强的对策建议。保山市最大的拆迁项目,涉及452院540户2325人,包括一条穿越古老集镇全长2520米的大道,在平静和谐中完成了拆迁,且补偿标准远低于以往同类拆迁工程,为建设山地城市组团开了个好头,为保山市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撑。市委、市政府领导非常满意,一旦遇到可能存在法律风险的情况,就会想到法学会。
搭起平台好唱戏
? ? ? ??如何将散布在全市相关部门、乡镇(街道)的416名会员作用发挥好,是市法学会首先考虑的问题。市、县法学会成立以来,市法学会根据省法学会下发的系列制度,切实汇辑、制定了23个工作制度(章程、规则、办法),2016年印制成书100本,从总体上理顺和统一了法学会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。同时,为更好适应“国家法治智库”和“法治保山”建设,充分发挥法学法律人才“智囊团”和“思想库”作用,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法律智力支撑,依据《法治智库管理办法》,在全市政法部门、政府法制办、人大政协法制工委、保山学院、律师行业等单位,根据政治表现、业务能力、职称职务、工作成效等因素,推荐出符合选拔条件的人员90名。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,体现“法治智库”人员的广泛性,并注重老中青专家学者相结合和不同学科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地区的人才布局,初选70名,其中刑事22名、治安2名、行政17名、民商事16名、人民防线1名、法学研究3名、涉缅事务6名、职务犯罪1名、司法鉴定1名、公证业务1名,将大家录入“法治智库”,密切进行联络。工作中,采取“分题研讨提升、工作经验交流、轮流实地体验”等活动,进一步增强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把广大法学法律界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,围绕依法治市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常态化的专题研讨、实地调研、风险评估、矛盾化解、法治宣传等活动。
预先评估防风险
? ? ? ??保山市正处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时期,形成了把棚户区改造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和建设城市综合体有机结合的发展蓝图。市法学会主动靠前服务,积极参与重大项目的风险评估。保山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隆阳区青华湖、青阳、下村、红庙及火车站5个片区,总规划面积22417亩,改造后可出让土地12374亩,涉及拆迁户11997户49785人,总投资167.26亿元,经过法学会评估建议,项目平稳有序推进,未发生任何稳定风险。施甸县法学会参与了“移民小镇”娲女温泉区域拆迁的风险评估,在“治理情况十分复杂、利益矛盾非常激烈、干群关系异常紧张”的态势中,经过100多天释法明理、“将心换心”和依法治理工作,娲女温泉752户建的2513间39792平方米的房屋全部自行拆除,“没有一个被抓、没有一人受伤、没有一户强拆”。三年来,市、县法学会参与的风险评估项目就有585件,市级117件、五县市区468件。其中山林、土地、水利、矿产等19件,移民与征地拆迁40件,城市发展和管理35件,国企改革3件,重大项目建设269件,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193件,环境保护3件,群众利益7件,其他16件。法学会积极投入服务,较好运用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推动发展,从源头预防和有效控制了矛盾纠纷的发生,维护了法律尊严,回应了群众合理诉求。
化解纠纷促和谐
? ? ? ??面对一些人民群众期盼、政法部门棘手、党委政府头痛、社会各界关注的案(事)件,如何体现政治效果、法律效果、社会效果的统一,市法学会积极探索,充分发挥第三方作用,引导帮助群众和企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解决问题,兼顾法理情,做到定分止争,案结事了。保山康发钢铁有限公司位于上风口和水源地,严重地影响了附近不少居民的生产生活,该公司因严重的环保问题、非法集资等因素破产,涉及数百人和1.3亿元债务。市法学会组织专家提供法律咨询,建议在法治的框架下,全面理清债权债务,帮助解决矛盾纠纷,教育说服闹事人员,赢得了债权债务人的理解和支持,最终顺利地解决了保山康发钢铁有限公司的矛盾。2016年初,针对公交车运营存在的体制不顺、管理不善、经营混乱、影响城市形象等问题,市政府决定改革收回经营,在经营主体、收购补偿问题上处理不当,整个事件涉及215辆车,补偿差额达50万左右,导致发生重大矛盾。市委、市政府交由法学会进行法治研讨,市法学会召集法治智库人员专题会议进行论证,向市委提交了法治建议,成功将215辆公交车协调收归保山中心城市公交车营运管理,实现了公交车新的公营,为广大市民创造安全、便捷、舒适的公交出行条件。此外,市、县法学会联合司法行政部门、宣传教育系统,依托丙麻乡所在地的社区、中学和中心小学,建设法治基地。选派“法治智库”人员,有计划的持续的进社区、进支部,进学校、进课堂,进居组、进家庭,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使干部、居民、师生学习法律,了解法律,遵守法律,敬畏法律,促进了社会和谐。